找到相关内容288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之思想差异——以近代佛教面临之困境及其改革发展为背景

    消极现象却日渐增加,最终必然导致寺产子孙制的产生和蔓延。这样一来,滥度、子孙制与僧众素质下降之间竞形成了恶性循环。至清末民初,已是积重难返了,再加上社会动乱、政教分离等因素的影响,佛教界的精英和领袖...

    周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3267848.html
  • 帝洛巴尊者传(1)

    辞是个较有韵味的直喻,这和生理上负责输送血液循环的“肉团心”并不同,尽管如此,很多东方人在想表达自己或自己的想法时,仍会指着“肉团心”的部位,为何如此,是件蛮有趣的事。我们的心脏部位靠近中脉心轮中心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1367900.html
  • 兵役与公民身份—— 抗日战争时期僧伽身份的重构

    的“方外人”,佛教徒也对此表示默认。如此循环相因而成共识,无形之中就把出家的佛教徒给排除出国家社会之外了,所谓僧人“居必兰若,行必头陀”。误解不断积淀,到了近代“人们多半仇视佛教,认为佛教对于国家社会...

    何子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0367981.html
  • 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南京毗卢寺

    菩萨行(菩萨不是偶像的代名词,乃有觉悟的众生),打破循环流转,走上进化的大路。”而要真正实现从人而进化为佛,“在首先完成人格,好生地做一个人”。太虚在演讲最后指出,佛陀教化世间的最终目标,就是“无障碍义...

    何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167992.html
  • 论宗教学从各宗教分出之过程与问题(下)

    整体宗教的情形,会以几乎相同的模式不断的循环出现。多元的研究方法是既必要且令人期待的;宗教学是──而且必须一直是──各个学科的交会点。换句话说,宗教学是综合多种研究方法的大学问,其研究目的,则是为了了解...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1868057.html
  • 唯识三十论释(1)——守培法师

    是无覆无记性,清净本然之性也。受无始习气熏,则变为有覆无记性(即种子)。无记性复受取种种尘熏,则变为善、恶、俱非——杂染性(即现行)。现行复熏种子,种子复熏本识。本识生种子,种子生现行,因是循环相生,...

    守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1368369.html
  • 现象学的构成观与中国古代思想

    构成了,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老子16章讲:“夫物芸芸,各 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里讲的“常”取的是循环往 复之义;说它是“静”(或“独立而不改”),是“周行而不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4968546.html
  • 达摩出身传灯传

    师既瞥然匿迹。   美辨相诗:   宗名实相意何如,幸为修陈发我遇。只恐相空无实相,多因幻妄堕迷途。   萨婆罗诗:   相名无相何能定,不定难言相有真。变故循环非在在,有无流转却津津。  ...数而违刺,当名不副名。金绳开觉悟,革旧自归诚。   又诗:   宗名实相意如何?幸为条陈发我愚。只恐相空无实相,多因幻妄堕迷途。   相名无相何能定,不定难言相有真。变故循环非在在,有无流转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668727.html
  • 曼陀罗:西藏发展的认识问题

    政府的区域倾斜政策和财政支持必不可少,这种支持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力度还会增大,问题在于这种倾斜政策需要建立在西部开发产生内在的动力和形成良性循环的条件上,投入产出率也应引起重视,一个沉重的...

    郭克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0468866.html
  • 神会的顿悟禅思想

    解脱,何由阶段? 在《语录》中说:   发心有顿渐,迷悟有迟速。若迷即累劫,悟即须臾。   经云:众生见性成佛道。龙女须臾菩提心,便成正觉。   其解脱在于一瞬,离循环于三界。   如摩诃衍宗,恒沙业障...

    月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4068907.html